2022 年 12 月 29 日
复制粘贴从前的诗,有些模糊和生疏,忘了那些词语的排列组合在当时是如何产生的。
2022 年 11 月 25 日
大概是在附近几天,一个雾霭霭的傍晚之前,小区东北角排队核酸后往回走的路上,看到眼前缓缓移动的人群、车辆,和静得安详的余晖景象,心中莫名地联想到,如果在这一刻嘎掉,也几乎无憾了。由深秋向初冬迈进的时节,总勾起那些过去很久却依然清晰的云、光、天空、道路、街角、有距离感的人群和土地。他们分布在跳跃的时间和空间,不经意的出现,让心里觉得,这就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刻了,没有情感因素在内,纯净,绵延。人生抱负如此甚微,只要拒绝生而为人的设定。
放不下的只有亲情。那些莫名持久的艰辛付出,需要得到十足的回报。灵魂不通,血肉可抵。一个个跳跃的小人儿,在地球上,痛苦又满心欢喜地等待在某一个时刻,收获他们期盼已久的温暖。
2022 年 8 月 29 日
越来越拖延,越来越不愿在静下来的时候,用文字直面内心。用各种方式将空闲占满,好似就可躲过第三只眼在天空向下俯瞰的审判。
脱轨的前提,是曾认同来路,相信前路,相信日日匍匐,相信人人都在奔向的幸福,不会加上”所谓”限定。那么脱轨在这里就不成立。是路口到了,要转向人烟稀少的征途。
2002年春天,模糊的意识像春天般苏醒。第一次见到电梯,随同和蔼的电梯员上下窜动;走廊没有尽头,在各层休息室向窗外看,向抽烟的、叹气的、交谈的陌生的大人看。被问及名字,被问及怎么了,就笑嘻嘻作答,不知道什么是害羞,什么是焦灼,什么是恐惧。喜欢抢爸妈的福满多,喜欢拿过一张张彩票,问今天有没有中奖,中奖了我们会怎么样。会想象一墙之隔的城市的模样,会想象可以用手挖出一道道河流的海滩。不知道他们在窗外的追赶,不知道他们被迫脱轨。
追赶,意味着尚有一线希望。时间不多了,但交卷的铃声暂未响起,命运之神还未觉醒,你还可以在敲定的前一刻,伸手抓一下想要的结果。
时光蔓延了20年,就此启程,就此踏上轮回,踏上不顾一切的追赶。
2022 年 6 月 4 日
左眼飞蚊加重约一星期,去眼科检查。眼压、B超、眼底做过后,三十出头的女医生看着片子一脸不解,请示了斜对面5诊室医生后,直勾勾望着我说,办个住院。
虽意识到事情不简单,但仍然觉得莫名其妙。我说,你们是不是该下班了。她说,不着急,你是最后一个。你说怎么办,做个决定,在我们这里检查还是去医保指定医院。我说,不住院,最近有点忙,明天先在你们这把检查都做了吧。
下了班的5诊室医生过来打招呼,小伙子,看病花钱是个慢功夫,急不得,一个核磁小几千呢,你先看看医保能不能改。小聂,这会儿不用开核磁,先用CT平扫…… 脊髓、肝、肾、心、脑、风湿免疫、蛋白…… 果然,岁月的痕迹和笃定的语气更让人信服。
愣是没处找到一个袋子,缴了费,拿着厚厚的待检单跟两瓶眼药水儿走出医院。蓝天通透,太阳热烈。昨天预报却说今天有不小的雨。绿灯亮,过了马路,走进京东便利店。老板,来个塑料袋。这,有没有大点的。这个装不下吗?我将单据横放过来,正好装得下。扔进俩眼药,扫好二维码。多少钱?拿去用吧,不要钱。谢谢。我走出门外,塑料袋侧面横出俩大字“京喜”。
王麻子曾说,你给我翻译翻译,什么叫他妈的惊喜。
植物学家刘华强曾说,当你怀疑一个瓜熟不熟的时候,无论如何,它都已经不熟了。
孙大娘今儿说,能包饺子就不下挂面。
陈胖子一直唱,习惯无常,才会庆幸。
那么,静等明天,静等命运的馈赠。
2022 年 4 月 4 日
只写诗,是偷懒的,耍滑的,可耻的。
2022 年 2 月 4 日
忙碌的时候总想象空闲时间把喜欢的事情做一做,真正空闲时,又在不断等待下一刻。
2021 年 10 月 31 日
不知不觉到了十月最后一天。七月的时候在tolist上列了一个年中总结,到现在也未进行,离明年只剩两个月。工作以后,时间飞的更快了,高度重复的日子留不下什么印象深刻的东西,让自己对接下来的人生愈发惶恐。十月应该是北京秋意渐进最明显的一个月份,绿色的银杏叶子,从月初三三两两的渐红,到月中逐渐浸染各个枝干,再到月底燃烧的干脆,红的有些卷意,果子同金色蝴蝶一通掉落,无不展现了生命进程的迅速,时间踏踏实实的无情。
夏天傍晚七八点,暮色持久,让人觉得此时的一天比其他季节更长。那时我总会想,五点多就天黑的日子,对于我这种无法早起的人来说多么压抑,可一年一年这么过来,五点多就天黑的日子真正来临时也没那么绝望。自然的变化总归是渐进的,无论秋冬的黑夜还是寒冷。于是温水煮青蛙般,生物总能适应环境。可能正值青春的人,对臆想的未来的恐惧也是一样。未来缓缓到来时,人会逐渐麻痹,逐渐适应,逐渐习惯,逐渐认为这就是人生。
当社会关系中各方的压力袭来,思考生命的意义已是一件可笑的事情,在早熟或者已经成熟的人看来,这本身就是对生命的浪费。那就稀里糊涂地奋斗起来。活着的意义是什么,是努力奋斗、过得比大多数人好。努力奋斗,过得比大多数人好是为了什么,是让活着变得更有意义。体验、热爱和成就感贯穿其中,让这一过程显得理由充分,逻辑自洽。不过,起点若真的是一个点的话,那么体验的方向应该是360度,朝向四面八方。而为什么都在人生一个差不多时间点,选择了同一哲学方向。这是生物的结构问题,还是宇宙的物理问题。
目前,除了工作和吃喝玩乐之外,唯一触动的事情就是时间流逝,方向趋同。希望接下来,能在这一点上延展开来,在趋同的路上走到尽头,然后走向四面八方。
2021 年 9 月 30 日
九月的倒数第二个夜晚,一个饶有兴致更新的夜晚。